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知乎(正史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

诸葛亮VS郭嘉三国最强谋士之争诸葛亮与郭嘉在众多三国迷的心目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否认,二人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策士。在彼此的阵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二君均作为彼此阵营中的股肱之臣指点江山,谋国干城;运筹帷幄,决

诸葛亮VS郭嘉三国最强谋士之争

诸葛亮与郭嘉在众多三国迷的心目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否认,二人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策士。在彼此的阵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二君均作为彼此阵营中的股肱之臣指点江山,谋国干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二君作为三国时期超一流的精英人才,都立下了赫赫功勋。做到了立功于当世,扬名于千古。近些年,关于诸葛亮与郭嘉孰优孰劣的争论已经成为诸多三国迷的共同话题。对此二君的争论一直未休,不仅各抒己见,并且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论甚至是争吵甚嚣尘上。笔者作为一名笃实的三国迷,对此二君也略加了解,著此文之目的意欲为诸多三国迷剥蚕抽丝参考《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虽然作为小说,内容三分实七分虚,但是不可否认它同样是了解三国历史解析三国历史必须参考的工具书。其历史,文学,政治,军事等诸多思想内容不可小觑。)两部书为诸多三国迷系统地剖析诸葛亮和郭嘉二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功绩,乃至于作用于彼此阵营的能量。以此对其二人的优劣良莠做全面的分析与辨别,使读者能够系统全面的了解二人的“庐山真面目”,不至于管中窥豹,仅见一斑。

诸葛亮与郭嘉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交集,郭嘉病亡于公元207年,而诸葛亮恰恰是207年出山辅佐刘备。历史可以假设,如果郭嘉不英年早逝那么他和诸葛亮之间肯定会有一段斗智斗勇的历史佳话。历史的奥妙与可爱之处在于它可以做出太多假设,然而历史终归还是历史。我们今人虽然可以假设历史,但是不可否认,历史永远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绝不会是我们主观臆想与假设的产物。诸葛亮与郭嘉既然没有任何的历史交集。要想评论二人孰优孰劣就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的。笔者意欲探历史之瀚海,索隐求真,将此二君之真伪良莠品鉴一番。然而,三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多少文人学者皓首穷研也仅是在三国文化的瀚海之中拾得一贝。笔者才疏学浅,下笔无文。对于欲作诸葛亮郭嘉二公的文章自负难膺重任。然而,一者技痒,屡屡提笔欲试。笔者自付把自己的对于诸葛郭嘉二公的一些拙见著之成文,与广大三国历史爱好者共同分享。念及笔者才识有限,其中不免有错讹之处,还望高人异士不吝教诲,幸甚!幸甚!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意欲分出诸葛亮郭嘉二人优劣不妨翻阅《三国志》,读者都知道《三国志》是纪传体历史书,作者陈寿向来以著史严谨著称。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三国志》的目录也是大有深意的。从其目录中不难看出,君王传记往往在前,后妃传记次之,再往下排列就是以历史功绩以及历史地位的尊卑主次进行排序。君主多是一人一传,以显示其尊贵。后妃传记则全部是合传,由此不难辨别排序愈前,能够单独列传的人往往是尊崇之人。其实,《三国志》除去君主多是单独列传外,只有两人享此殊荣。我们先说郭嘉,此公在《三国志?魏书》中的排名不高,而且是多人的合传,《郭嘉传》出自《三国志?魏书》中的《程郭董刘蒋刘孙》传。其中的郭即是郭嘉,其同程昱刘晔蒋济等同列。这几位均是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谋士,由此可见,郭嘉虽然英年早逝(享年38岁)但是却可以和刘晔、程昱、蒋济等诸多魏国股肱之臣同列,足见其在曹魏集团乃至三国历史当中的地位。然而,尽管如此,郭嘉较之诸葛亮还是难以媲美的。上文中所述在整部《三国志》中除去君主多为独传外,只有两位臣子单独列传,这两位臣子分别是陆逊和诸葛亮。而且诸葛亮在《蜀书》中名列前茅,仅排列在蜀国后妃传之后。由此观之,诸葛亮的历史功绩与地位是郭嘉不能匹拟的。也由此可见诸葛亮胜于郭嘉一筹。也许,会有诸多三国爱好者不服气。毕竟“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嘛!那好,接下来我们对郭嘉和诸葛亮各做一个小传,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先说郭嘉。史书上说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也对郭嘉推崇备至。言其:“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才能和见识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郭嘉的过人之处以及历史功绩主要有一、智识明主。二,预测孙亡。三,软禁刘备。四,谋征吕布。五,遗计破袁。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郭嘉投奔享有“四世三公”美誉的袁绍,尽管袁绍对郭嘉优待有加,表现出礼贤下士的姿态。郭嘉却洞悉出袁绍不过是羊质虎皮,外宽而内忌的政治花瓶。中看不中用,在东汉末年残酷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中必然会淡出历史舞台。因而毅然决然地弃袁而去。宁可在家赋闲六年。终于在公元197年应荀彧和程昱的共同举荐投奔曹操。曹操初见郭嘉与之共论天下大事后由衷的感慨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感叹道:“(曹操)真吾主也。”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郭嘉较之死忠于袁绍的郭图沮授田丰等人要高明的多。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势力排挤出徐州,穷途末路之际不得以投奔曹操。对于刘备,曹操以及曹营中的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刘备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资,有英雄之才,就是没有英雄之地。刘备东投西奔。走到哪里,那里就热烈欢迎。皆因其有英雄之名。然而,凡是英雄,都是不甘久居人下的。都是想要龙骧虎跃的。刘备亦然,曹操亦知。刘备虽是穷途来投,但是他绝非池中之物。是不甘久居于曹操之下的,他势必要发展与壮大自己的力量,待其羽翼渐丰之时,必然与曹操决裂。对于刘备这个烫手山芋,曹操阵营的诸多谋士劝谏曹操早日将其铲除以免一日纵虎归山,遂城数世之患。郭嘉却不以为然,他为曹操分析大意为“刘备素有英雄之名,末路前来投奔。若冒然杀之曹操会得到一个戕害贤士的罪名,会欲使倾心前来投奔曹操的贤人志士疑惧而裹足不前。杀一人而阻天下之望绝非智举。”郭嘉的本意是曹操要始终把刘备控制在自己手中。使其不能有所作为。然而,刘备也是人精,如果说诸葛亮是卧龙,刘备就是隐龙。要想永远控制刘备难度非小,郭嘉此计虽然老辣,却非常难以操作。果然,后来刘备成功脱离曹操,自成一方霸主。但是,笔者认为,郭嘉之计还是非常有远见的。郭嘉在曹操征吕布之际也有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公元198年,曹操征伐吕布,战事一度呈现胶着状态,面对久攻不下的下邳城曹操业已显示出无可奈何,逐渐萌生了有班师回军的思想年头。却被郭嘉阻拦,言曰“吕布屡战屡败,士气必然衰落,陈宫又不受吕布的信任,此时正是一鼓作气翦灭吕布的大好时机,请明公勿疑。”而吕布阵营中的谋士陈宫建议吕布采取“互为犄角,内外夹攻”的谋略与曹操作战,然而终因陈宫曾经背叛过吕布使其未采纳陈宫的计策。而只是被动的防守下邳一城。在战略上先输一招。曹操阵营中,郭嘉为曹操分析的相当透彻,我方疲弊,敌人同样疲弊,在此紧要关头,谁能熬得住,撑的起,谁能一鼓作气,谁就是赢家,郭嘉深刻入理的分析大有一种骑虎难下之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风范。果然,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一面继续攻城,一面采取荀攸水淹下邳的计谋,大败并俘杀吕布。至此,下邳一役吕布集团宣布灭亡。郭嘉最为令人叹服的出彩之处在于其出奇谋轻装上阵千里奔袭,以兵贵神速之势征战乌桓,致使袁绍残余势力袁尚袁熙逃投辽东。然而。计策虽然成功,却也是险中取胜。大大削弱了袁绍残余势力的有生力量。曹操征乌桓归来,郭嘉业已病逝。在郭嘉生命的最后时刻,为曹操写下一封密信,为曹操翦灭二袁做出规划。书略曰“今闻袁尚袁熙投辽东,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式吞并,往投必疑,若使兵急之,后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式必自相图,其实然也。”兵不在广,在人之调遣。书不在多,在字句精深。郭嘉寥寥数语,可谓字字千金,一针见血。不出郭嘉所料最终公孙康设宴杀害二袁投降曹操。由此,曹操集团对北中国的平定之势已经稳操胜券,宛如囊中取物。

接下来,我们探讨诸葛亮,诸葛亮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演义,戏说,正史记载种种神秘面纱下,何为诸葛孔明的庐山真面目呢?着实难描难述。因此,笔者谨以诸葛亮大事年表笔录在下,供读者甄别辨析。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如下: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

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

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

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

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

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

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

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建兴七年(229),亮遣陈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

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

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于渭滨。综上诉述,郭嘉从征十一年,奇谋险计迭出,料事如神,画谋多中。属于诡奇谋士一流人物。诸葛亮的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理政治军和外交政策上,军事能力在当时精英阶层稍逊一筹。陈寿《三国志》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的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个人观点诸葛亮有才有徳。郭嘉有智无德。郭嘉善于临机筹划,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郭嘉善于参赞军机,诸葛亮长于外交事务。两个人的专长不在一个基点。为此,笔者做出结论二者没有正面交锋,也不是生活在同一时期。因此没有多少可比性。也许读者不甚满意,抑或意犹未尽而满腹牢骚无所释处笔者也只能徒唤奈何。三国:弥漫的硝烟,业已远去。羽扇纶巾,指点江山的激情豪迈,已成过往。多少兴废荣辱都沉淀在了泛黄的书页中。

《三国演义》郭嘉赞诗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三国演义》诸葛亮赞诗(其一)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

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5030178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779.com/4041.html